央行宣布降準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持續恢復,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4%。
中國人民銀行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貸合理增長,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兼顧內外平衡,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穩固支持實體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消息一出,A50直線拉升
昨日A股尾盤的時候,指數快速拉升了一把,當時有消息稱,央行有充分理由進一步放松政策。
為何降準?
所謂降準,即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降準后,意味著商業銀行被央行依法鎖定的錢減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錢相應增加了。8月金融數據出來之后,就有分析師預期9月會降準。
華寶證券分析稱:
☆ 近期政策“組合拳”接連落地,只不過在政策處于從 “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居民端存款意愿偏強、貸款意愿偏弱的局面改善依然較慢,較低的M1或預示需求及物價回升動力不足。居民就業、收入預期亟待提振,基本面仍然以弱復蘇為主。
☆ 往后看,政府引導下的專項債發行提速,以及國央企的中長期信貸填充作用加大,政府融資行為承擔起社融增量的主要任務,預計9月資金需求有所加大,貨幣政策方面仍需通過降準、MLF、逆回購等工具釋放流動性。9月初以來資金面依然偏緊,打破了以往月初轉松的規律,考慮到季末往往是信貸投放的旺季,疊加穩增長政策加快發力、地方政府化債工作持續推進,預計9月資金需求有所加大。同時考慮到基本面恢復情況尚不穩固、商業銀行凈息差壓力持續偏大,降準釋放低成本長期資金助力信貸穩定投放的必要性逐步增強。
國盛證券分析稱:
☆ 我國經濟環比有所企穩,但傾向于認為并非本質改善、仍處“經濟底”后續大概率還會有政策;貨幣寬松仍是大方向,9月大概率會再降準,降息窗口也仍未關閉。8月信貸社融、物價、PMI、進口、開工等數據邊際好轉,指向我國經濟環比有所企穩,但傾向于認為并非本質改善、仍處“經濟底”,穩增長仍需政策加碼,后續大概率還會有政策。降準方面,鑒于當前債市杠桿已明顯回落(R001成交量明顯回落)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偏緊(DR007持續高于政策利率),疊加專項債9月底發完以及MLF大規模到期,9月大概率會降準;降息方面,基本面仍是降息的核心考量,目前處于政策落地的觀察期,如果后續地產修復不及預期或Q3經濟數據低于預期,年內進一步降息仍有可能。
光大證券分析稱:
☆ 從政府債券發行層面看,9月份是發行高峰期,但壓力相對可控。
☆ 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2023年新增地方專項債券須在9月底前發行完畢,原則上10月底前使用完畢。這意味著9月份專項債凈融資規模或維持在6600億上下,加上國債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凈融資規模,預計9月份政府債券凈融資規模在1.1萬億左右。但另一方面對市場流動性也存在對沖因素:9月份財政資金撥付,2019-2022年間,財政資金在9月份凈貢獻均值約4914億,加之穩增長壓力加大背景之下,也需要政府債券資金加速使用形成實物工作量,財政凈投放基本能夠對沖掉政府債券形成的資金缺口。但在節奏上財政支出多體現在月末時段,使得政府債凈融資、繳稅與財政支出之間存在一定時滯,在時滯期間財政因素會對流動性形成一定擠壓。
☆ 9月份的流動性確實面臨一定擠壓,其中信貸發力形成的結構性流動性短缺框架,以及萬億財政資金吞吐的階段性脫節,是主要擾動項,進而為央行在9月份降準打開了“想象空間”,這也是市場預期降準的主要邏輯。